
陳燮陽指揮樂團演奏。陳燮陽供圖
2025年10月29日夜,成都城市音樂廳,第十五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閉幕式上,86歲的陳燮陽緩步登臺,步履沉穩,一如他駕馭過的無數個節拍。當“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音樂)”的獎杯交到他手中時,長時間的掌聲,在此刻幻化成無數樂章的交響。
“60年來,我只專注于做好我的專業。黨和國家培養了我,讓我能做我熱愛的事,其實從社會對我的要求來說,我做的還是遠遠不夠。”這位親歷了中國交響樂大半個世紀發展歷程的老人,用樸素的語言道出他的藝術初心。
1939年,陳燮陽出生于上海一個書香門第。父親陳蝶衣是詞作家,母親承襲家學,精通書畫和戲曲。在這樣一個藝術氛圍濃厚的家庭中成長,昆曲的悠揚、笛聲的清越,幾乎貫穿了陳燮陽的整個童年,也為他日后走上音樂道路埋下種子。
5歲時,陳燮陽已能演唱京劇,甚至會在客人來訪時主動表演。每當戲班在鄉下戲臺演出,大人也常把這個愛唱戲的孩子抱上臺去唱上一段。這段“初次登臺”的經歷,透露出他與生俱來的藝術天分。
而真正改變陳燮陽一生的,是姐姐偶然在報紙上看到的一條消息——上海音樂學院附中正在招生。懷揣著對音樂的滿腔熱愛,少年踏上了赴考之路。考場上,他背著戰友贈送的二胡,用《歌唱二郎山》《歌唱井岡山》兩首曲目打動了每一位評委。盡管已超齡且錯過招生,陳燮陽仍因才華出眾被破格錄取。看到榜單上的“特1號”,他激動難抑。他后來笑言,是“兩座山”助他跨入了音樂殿堂。
1965年,陳燮陽自上海音樂學院指揮系畢業,命運為他安排了一條獨特的藝術道路——從原定的上海歌劇院,轉而踏入上海舞蹈學校,與正在創排的芭蕾舞劇《白毛女》結緣。他不僅擔任《白毛女》的指揮,更與瞿維、呂其明、馬友道、陳本洪等先生一同參與了音樂創作和配器工作。
“整整16年,每天跟樂隊排練接觸,課上學的東西能夠運用到實踐當中去,課堂上沒學到的在實踐當中自己去理解、去體會,對我的鍛煉非常大。”16年的舞劇指揮生涯,不僅磨練出他敏銳的節奏感和應變能力,更讓他懂得音樂最終要服務于藝術表現的真諦。這段獨特的經歷,為他日后駕馭各種音樂體裁奠定了難以替代的堅實基礎。
1984年,陳燮陽接任上海交響樂團團長。面對有時“臺上演奏員比臺下觀眾還多”的困境,他做出兩個影響深遠的決定:引進外籍樂手;創立音樂總監負責制,打破傳統“團長負責制”藝術行政一把抓、無法專注于藝術核心事務的局限。改革舉措迅速顯露成效。音樂總監負責制的管理體系,不僅推動了上海交響樂團的藝術發展,更為國有文藝院團的現代化管理提供了寶貴范本。
“我要用我的一生,把中國交響樂推向世界。”這是陳燮陽畢生的藝術追求。
這一理想,自青年時期就在他心底默默醞釀。1998年,一紙意外的邀請改變了陳燮陽的藝術軌跡,也讓這個理想變得格外清晰而堅定。
當時,中央民族樂團急需一位指揮,率團首登古典音樂圣殿維也納金色大廳。團長俞松林為這場演出定下3個嚴苛標準:專業指揮、享有聲望、精通民樂。曾執棒香港中樂團和臺北市立國樂團的陳燮陽成了不二人選。
這是一場被載入史冊的演出。當宏大的樂章被奏響,西方觀眾第一次領略到東方音樂的磅礴氣勢。整場演出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拉德斯基進行曲》的改編。奧地利著名主持人布拉維教授建議:“請用中國特色的方式演奏。”這個建議讓陳燮陽徹夜未眠。最終,他創造性地以板鼓開場,融入小鑼和彈撥樂器,再自然過渡到原曲主題。中西合璧的版本大獲成功,一位奧地利司機對他們說:“我聽了那么多年的‘拉德斯基’,你們這個‘拉德斯基’是最好的。”
音樂會的轟動效應遠超預期。最后一曲終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樂團破例返場5首曲目,仍無法滿足現場沸騰的觀眾。熱烈氛圍讓站在指揮臺上的陳燮陽“眼淚差點掉下來”。他由此看到,當民族音樂以創新的姿態走向世界,能帶來多么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2004年,陳燮陽帶領上海交響樂團登上柏林愛樂大廳,成為首支在這座音樂圣殿演出的中國樂團。2007年至2008年間,他指揮錄制了中國第一套貝多芬交響曲現場全集,被樂迷親切地稱為“貝多芬之魂”。
2016年,77歲的陳燮陽作出一個令人敬佩的決定——出任新成立的蘇州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他致力于推動中西音樂的深度融合,在他看來,中國樂團必須深深扎根民間土壤,認真研習民族音樂與戲曲傳統,創作出具有鮮明本土風格的作品,唯其如此,才能贏得觀眾的真心認同,并以此為基礎,走向國際舞臺,擴大中國音樂的世界影響力。9年間,他始終秉承著“中國樂團要演中國作品”的藝術理念,創辦華夏音樂節,系統推廣近百部中國作品,讓江南韻味在交響樂中煥發新的生機。在他的帶領下,蘇州交響樂團登上聯合國總部及亞非多國的舞臺,以音樂為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了新時代中國交響樂團的風采與自信。
60年的藝術積淀,讓陳燮陽的指揮藝術達到了一種獨特的境界:嚴密的音樂結構與鮮活的情感表達完美融合,理性的藝術把控與感性的即興火花交相輝映。正如一位資深樂迷所說:“聽陳燮陽指揮的音樂會,你不僅能聽到音符,更能觸摸到音樂的靈魂。”
如今,陳燮陽依然活躍在國內外各大舞臺,如常春藤般,保持著藝術生命力。“指揮家沒有退休這一說。只要還能站上指揮臺,我就會堅持下去。”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