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河南豫劇院院長
李樹建
崇德尚藝,做好一生功課
用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舞臺藝術形式,推動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表達。[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溫州大學研究員、網絡作家
蔣勝男
確定網絡文藝為專門文藝類別,完善中國文藝發展格局
凝聚更團結的力量,發出網絡文藝的時代最強音![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民協主席
潘魯生
以文藝賦能社會發展
高質量推進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加強鄉村道德高地建設,促進優秀民間文藝作品的教育普及。[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
馮遠征
讓年輕一代成為主力軍 助力中國文藝事業蓬勃發展
每一位年輕的文藝工作者都成為德藝雙馨的好演員、好工作者。[詳情]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吳為山
以德鑄美 加強全民美育
美育本質上是全民性的,要以德鑄美,以美鑄品,就必須加強全民美育。[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話劇院院長
田沁鑫
在高等藝術院校設立數字演藝相關學科
培養數字演藝專業人才,適應新時代文藝發展需要。[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視協演員工作委員會副會長
張光北
兩會專訪 | 影視工作者如何“亮劍”
優秀的文藝作品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藝術的脈動。[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
盛小云
構建健康科學的評彈文化市場發展生態
營造江浙滬評彈市場均衡發展的局面。[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
韓新安
加強新時代優秀少兒歌曲創作推廣
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潤物無聲般地在孩子們的心底生根發芽。[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理事
駱芃芃
創設非遺代表作——“中國篆刻”節日
創設“中國篆刻節”!使篆刻藝術得以更好地傳承.[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文聯主席、貴州省作協主席
歐陽黔森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
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奏員
王曉紅
在文藝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如何用文藝創作和文藝教育的力量,更好地讓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深入人心。[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
吳文科
“雙減”下,提升學生藝術素養是加強人文教育的重要內容
精神文明范疇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須臾不能弱化和放松,急需強化和提升。[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劇協副主席、重慶市川劇院院長
沈鐵梅
成立川劇藝術促進會和川劇發展基金 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文化建設
成立川劇藝術促進會和川劇發展基金,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文化建設。[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書協副主席、湖南省文聯主席
鄢福初
新時代新征程塑造文藝工作者新形象
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文藝隊伍,正確樹立文藝工作者形象,勢在必行。[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省大連京劇院院長、國家一級演員
楊赤
讓中國傳統藝術在高校扎根
中國傳統藝術應當在高校教育體系中牢牢扎根,建議多措并舉,多方聯動,建立常態化、專業化、立體化的教育架構。[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
馮遠
美育是關乎新時代國民綜合素質養成的系統工程
為現代化強國建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術學院院長
范迪安
關于持續推動重大主題美術創作的提案
重大主題美術創作指導性意見,部署新的選題規劃,完善主題性美術創作[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鶴壁市豫劇牛派藝術研究院院長
金不換
深入基層 反映時代呼聲
把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優秀劇目帶到人民群眾中去,讓戲曲文化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詳情]
新疆阿克蘇地區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
庫爾班·尼亞孜
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百姓生活
用教育為孩子們搭起一座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橋梁。[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出版集團副總編輯
?別必亮
強化對“劇本殺”的監管與規范引導
“劇本殺”作為外來的新業態,加強引導、規范監管、強化品牌建設,是其發展的必然趨勢。[詳情]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副主席
張繼
我國字庫行業嚴把書法字體質量關
加強漢字使用尤其是書法字體使用的規范和管理工作,嚴把字庫行業質量關勢在必行。[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劇協副主席
孟廣祿
培育新人,增強文化軟實力
培育新人,讓文化薪火相傳。推陳出新,增強文化軟實力。[詳情]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盧禹舜
科學合理地提升美術創研單位 公共文化服務實效
充分發揮美術創研單位在硬件軟件方面的綜合優勢,把“以人民為中心”的文化服務落到實處、深處。[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梨園戲實驗劇團團長
曾靜萍
傳承非遺應堅守本真擁抱創新
我們有信心讓燦爛的非遺文化在新時代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弘揚。[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
劉林
心存信仰,新時代青年展新顏
我們要積極傳遞信仰的力量,鼓勵、教育廣大學子做有志氣、有骨氣、有底氣的新時代青年。[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晉劇表演藝術家
栗桂蓮
加強地方戲曲保護傳承力度
我們最大的責任就是把傳統戲曲藝術傳承下去。我要為晉劇藝術的傳承盡最大的努力。[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書協顧問
陳洪武
建立“中國傳統書畫數字全庫”
借助先進的數字化技術,讓中國傳統書畫“活”起來。[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教授
王蘇
整合優秀資源,編創拍攝“百位中國杰出人物傳記電影”
加大體量、優秀且具有時代視角的文藝作品。[詳情]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協副主席
籍薇
加強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文藝工作的新舉措
當前和今后都將呈現線上線下演出方式并存、傳播方式變革的新局面。[詳情]
全國人大代表、陜西省大唐西市集團董事局主席
呂建中
提供精準化個性化文化產品
讓文物藝術品以親民的價格、數字的形式“飛入尋常百姓家”[詳情]
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營造風清氣正的文藝界行風,成為文藝界代表委員的熱議話題。
打造代表委員與網民互動新平臺
想讓年輕人喜愛戲曲,需要像談戀愛一樣慢慢了解,通過新手段、新媒體來傳播傳統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