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2日,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網絡電影《阿勒泰情畫》在廈門舉行特別放映及主創見面活動。
該影片由《風的約定》《別時青青》《古麗娜的枕頭》《那時我還小》《阿利亞的吉爾巴拉》五部獨立短片組成,以不同視角共同勾勒出這片北疆熱土的自然壯美與人文溫度,用平凡的故事喚起對阿勒泰生活的向往,展現了各民族融合共生、團結互助的精神面貌。影片由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出品,田壯壯擔任藝術總監,周新霞任總剪輯指導,郝為擔任總制片人。
活動現場,田壯壯、周新霞與影片的五組主創齊聚,與觀眾分享創作心路,暢談青年作者如何以影像語言描摹阿勒泰的詩性風貌與情感脈絡。

田壯壯表示,《阿勒泰情畫》是一次青年影人集體創作的實踐成果,讓觀眾看到中國新一代影人的思考與表達。他說:“他們面對的不只是一個地方的風景,而是人與土地、文化與時間的關系。電影里有浪漫的詩意,也有真實的泥土氣息。”
影片由五位青年導演共同創作,題材涵蓋父子情感、青春成長與文化傳承等多個維度。在短片《風的約定》中,導演潘智欣以可可托海礦區為背景,講述哈薩克族與漢族礦工兄弟的深厚情誼,展現建設者的奉獻與信念;短片《別時青青》導演盧漉從援疆醫生的故事出發,刻畫一位都市女性在阿勒泰經歷告別與療愈的過程;短片《古麗娜的枕頭》導演鄧開元以牧區少女的視角描摹游牧文化的溫柔鄉愁,也折射出當代青年在城市與故土之間的心靈選擇;導演范江流的短片《那時我還小》以父子情為核心,講述一名哈薩克族青年返鄉直面心結與成長的故事;導演胥瑞的短片《阿利亞的吉爾巴拉》以冰雪運動為線索,書寫少年在嚴寒中追尋夢想的勇氣與純粹。

映后互動環節氣氛熱烈。觀眾紛紛表示,《阿勒泰情畫》讓人感受到影像與土地的共鳴,既是一部關于阿勒泰的電影,更是一首獻給熱愛、信念與家園的長詩。
在金雞百花電影節的舞臺上,《阿勒泰情畫》用鏡頭傳遞溫度,以詩意致敬土地,在青年導演的視角下展現了中國電影創作的多樣風貌與新銳力量,讓更多人通過光影走進阿勒泰,感受那片土地帶來的遼闊、溫情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