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第38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暨2025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系列活動——金雞電影收藏藝術展在廈門啟動。本次活動以“影旅融合、公益同行、科技賦能”為核心主題,匯聚影視界、文旅界、公益界及科技領域眾多權威人士,集中發布多項重磅成果,為中國電影與文旅、公益、產業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電影基金會理事長張丕民在致辭中指出,電影不僅是時代的眼睛,更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他強調,影人公益系列活動的舉辦,是電影行業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響應文化自信自強號召的實際行動。
活動上,中國電影基金會影視數字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副總監牛茜發布《2024-2025年度演藝明星公益觀察報告與案例》,系統梳理了演藝明星參與公益的典型實踐。
在《去山里呼吸》公益MV的動人旋律中,年度影旅融合重點案例《我的中國·我的大運河》發布,作為影旅融合成果成為活動上的亮點,印證了電影IP的產業延伸價值。
為鼓勵優秀創作力量,活動還為《我的中國·我的大運河》年度作品作者現場頒發了卓越組、先鋒組、推薦組等不同榮譽。
中國美院電影學院南影藝術中心主任胡駿作為畢學鋒代表發布城市IP形象成果;北京故宮文華藝術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曦發布“泗泗如意”文創品牌;央視頻融媒體發展有限公司大數據總監李凱東發布《影旅運河·泗州映像》系列短視頻;央視資深紀錄片導演賀彬發布《泗州味道》美食紀錄片集錦;中影人工智能研究院凌琳發布動漫數字藝術作品《運河長歌·神獸重啟》,多元成果彰顯了影旅融合的廣闊前景。科技與藝術的碰撞為活動注入創新活力,生動詮釋了“藝術化創想為先鋒,科學創造為翼”的融合理念。
在以“躬耕產業、仰望星空”為主題的人工智能科學藝術雅敘環節,上海市文聯副主席滕俊杰,中影集團人工智能學院院長馬平,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副總裁劉貢音,著名科幻作家、全球華語科幻星云獎終生成就獎獲得者王晉康等嘉賓,圍繞人工智能與電影藝術的融合發展展開深入探討。嘉賓們一致認為,數字技術、人工智能不僅革新了拍攝、制作、傳播全鏈路開發,達成藝術與市場的雙贏。
在活動上,還發布《光影的遠行》公益短片交流活動,展現了科技賦能電影創作的全新可能,也印證了跨界平臺對電影與科技、文旅、教育等領域深度融合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