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由吉林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長春市二道區英俊中學承辦的“傳承多彩民藝 綻放校園芳華”民藝體驗課在英俊中學開講。來自吉林省民協的民間文藝志愿者們走進七年級的教室,通過生動活潑的課程,讓同學們感知傳統文化的魅力。
吉林省民協副主席、作家李燕結合《中國民間文學大系·故事·吉林卷(一)》的編纂,從長春地域和民俗文化入手,為同學們講述了富有長春特色的民間故事,這些融合了俗語、民間傳說的生動故事,讓同學們驚奇地發現,原來家鄉的每一片土地和湖泊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是這么可愛。

授課現場
吉林省博物院公眾服務部主任劉夢嬌和講解員梁明君,為同學們帶來省博物院特色課程《一個神秘的生日禮物》。香囊是中華民族傳統服飾佩飾物,劉夢嬌細心講解茉莉花、艾草、茴香等中草藥的作用,與師生們共同體驗香囊制作,把代表著“祈福納祥”美好祝愿的香囊送給即將參加考試的學子們。梁明君結合MG動畫課件,從吉林省博物院藏國家一級文物《百花圖》卷講起,講述文物的流轉故事以及張伯駒先生與吉林省博物院的淵源等內容。
一碗水、一塊海綿、一根小木棒、一塊泥巴,泥塑藝術家張金東帶來的特殊“裝備”,讓同學們都滿臉好奇。在展示泥塑作品并簡介泥塑藝術之后,張金東舉著泥巴,詳細講解了泥塑制作過程中的技巧和注意事項。同學們沉浸在做泥塑的快樂中,在捏與搓中,手中的泥巴變成了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

學生們學習制作泥塑
“這個葫蘆畫的靈感來自敦煌壁畫……”葫蘆畫藝術家李宏達舉起自己雕刻的葫蘆,在課堂上侃侃而談。從我國葫蘆雕刻的歷史、葫蘆雕刻的技巧,到葫蘆畫里蘊含的民俗意義,李宏達給同學們上了一節特別的葫蘆畫藝術啟蒙課。他還為每一個孩子帶來了精心刻上祝福語的小葫蘆,“天天向上”“前程似錦”“好好學習”……把祝愿送給同學們。
剪紙藝術家李修鳳通過分享母親熱愛剪紙的故事,向同學們傳達熱愛和堅持對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她講述了長白山熏樣剪紙的創作過程,又帶領同學們拿起剪刀剪起來。李修鳳一邊示范指導剪紙的方法,一邊講解水果在民間剪紙中的吉祥寓意,如柿子寓意事事如意,石榴坐牡丹寓意多子多福、吉祥富貴,福壽桃寓意健康長壽,讓同學們在剪紙中感受民俗文化。
作為今年吉林省民協的民間文藝志愿服務活動之一,這次民藝體驗課讓青少年同學零距離感受豐富的吉林民間文化,受到了師生的歡迎。民間文藝家們紛紛表示,通過活潑的互動,看到同學們眼里喜愛的光芒,他們感受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下一代心中蓬勃的生命力,未來會更自信和積極地投入到傳承弘揚民間文藝的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