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晚,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傾力創作的重大歷史主題雜技劇《先聲》斬獲第十八屆文華獎“文華劇目獎”。11月5日,記者專訪了沈陽雜技演藝集團董事長安寧,他表示,雜技劇《先聲》問鼎文華獎,實現了中國雜技歷史性突破。

圖為《先聲》劇照
在病痛折磨中堅守勇攀藝術高峰的初心
站在領獎臺上時,安寧心里百感交集,因為他是在病痛的折磨中率領《先聲》主創團隊一路過關問鼎文華獎的。
在住院治療期間,他一直心系劇目的優化提升。在化療期間,他的身影時時出現在排練現場。他從未因個人身體的原因而影響《先聲》追求藝術高峰,而這也是他作為一名文藝戰線的旗手所堅守的初心。在第十八屆文華獎評選期間,安寧更是拖著病體奮戰在演出現場,盯緊每一個演出細節,力求在評選中以最完美的表現沖擊獎項。他的行為不但讓主創團隊深受鼓舞,也讓相關人士贊嘆、欽佩不已。在他和主創團隊的共同努力下,雜技劇《先聲》成為沈陽唯一一部同時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與“文華劇目獎”兩項國家級最高獎項的舞臺藝術作品,沈陽雜技演藝集團也成就了巔峰榮譽大滿貫。
“雙重唯一”突圍高規格舞臺綻放雜技魅力
“《先聲》榮膺‘文華劇目獎’,并實現‘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與文華獎的雙獎大滿貫時,我們整個團隊都無比振奮,同時也更深刻地感受到這份榮譽背后的責任與分量?!卑矊幖拥卣f。
安寧表示,早在評選之初,《先聲》就肩負著代表遼寧、代表中國雜技藝術沖擊最高獎項的使命。在這樣的高規格藝術盛會上,《先聲》從一開始就占據了特殊的位置——它是東北地區唯一入選終評的作品,也是全國范圍內唯一一部進入終評的雜技劇,這份“雙重唯一”的身份,已讓我們看到行業與評審對雜技劇創新形式的認可。
回顧評選過程,安寧表示,雜技劇《先聲》經歷了嚴苛的初評、復評環節,從全國100余臺優秀舞臺藝術作品中突圍,才有了站上終評舞臺的機會。
“演出結束后,媒體對作品贊不絕口。更讓我們感動的是,觀眾散場后的熱議和媒體發布的好評報道,讓《先聲》的影響力在演出結束后持續發酵。而當最終獲獎的消息傳來,我們知道,這份認可不僅屬于沈雜,更屬于中國雜技行業——證明雜技劇這種形式,能在最高藝術舞臺上站穩腳跟。”安寧說。
從“技”到“劇”中國雜技的歷史性跨越
《先聲》斬獲“文華劇目獎”,對中國雜技藝術而言,是一件里程碑式的事件,它標志著中國雜技藝術發展迎來了重要轉折點。
安寧說,長期以來,雜技藝術在國家級藝術評獎中,多局限于單項技巧類獎項,大家對雜技的認知,也往往停留在“炫技”的層面。但《先聲》不同,它作為一部完整的雜技劇,不僅入圍“文華劇目獎”終評,更最終斬獲大獎,這意味著雜技作為一種綜合性舞臺藝術,其敘事能力、思想深度和藝術完整性,得到了國家最高藝術評價體系的認可。
這份認可的意義遠超獎項本身,它為中國雜技的未來發展開辟了全新路徑——未來會有更多雜技院團,不再只專注于打磨單個技巧動作,而是會思考如何用雜技語匯講好一個故事,如何用肢體表達深層情感,從而推動中國雜技從“技”的展示走向“劇”的建構,實現從技藝表演到舞臺藝術的全面升級。
而“雙獎”大滿貫的成就,更讓整個行業看到了雜技劇的潛力與價值。它證明優秀的雜技作品,既能在思想內涵上達到“五個一工程”獎的高度,也能在藝術水準上斬獲文華獎,這無疑會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吸引更多創作者投身雜技劇領域,為中國雜技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
以《先聲》為起點勇擔雜技創新使命
斬獲文華獎,實現“雙獎”大滿貫,這對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未來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安寧說,《先聲》的成功,是沈陽雜技演藝集團在新時代推動藝術創新、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成果,更是集團發展的“新起點”。
“從1957年創排中國第一個高空雜技節目,到如今《先聲》躋身中國舞臺藝術最高獎項行列,沈雜始終堅持以創新引領發展?!卑矊幈硎?,這部作品的打磨過程,鍛煉了沈雜的創作團隊——從編劇、導演到演員,都在探索“雜技如何敘事”的過程中實現了成長;同時也培養了一批復合型演員,他們既能掌握“軟鋼絲”“車技”等高難度技巧,又能通過肢體語言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這為集團未來的藝術創作積累了寶貴的人才與經驗。
“《先聲》讓我們看到了紅色題材與雜技藝術融合的無限可能。這既是我們作為國有文藝院團的文化使命,也明確了集團未來創作的重要方向——深耕文化資源,用雜技講好中國故事。”安寧坦言。
安寧表示,如今,中國雜技藝術正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沈陽雜技演藝集團會繼續勇立潮頭。未來會創排出更多精品力作,推動中國雜技走向更高峰,讓這門古老的藝術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